苦中謀樂
家居山村的亞丁和亞當,既是同鄉(xiāng),出生于溪東鄉(xiāng)(現(xiàn)屬連平縣溪山鎮(zhèn)),又是同庚,問世于民國元年。二十出頭,同行經(jīng)商:一個敲鑼賣糖兼收廢品,一個搖花鼓賣針線(包括縫補針、繡花針、棉麻線和七彩線)兼售雜貨。人們稱他倆是“三同”伙伴。
他倆為了養(yǎng)家糊口,建家立業(yè),逢圩日,一四七日赴隆街,二五八日上軟坑,三六九日下百叟,在街頭擺賣糖果餅干、日常用品;轉(zhuǎn)角口(初十、二十、三十),到鄉(xiāng)村上門串戶做生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除了逢年過節(jié),都是風雨不改,奔走四方。
盛夏時節(jié),“兩同年”(客家話,兩個同歲的人。)挑著籮頭擔翻山越嶺,行走在幽徑峽谷之中,既悶熱又寂寞。面臨窘境,為輕快越過山徑,有時對山歌,有時哼小調(diào),有時講“古仔”(客家話,故事的意思。),有時說笑話,有時猜謎語,有時斗嘴舌。不論在酷熱夏天,還是在冰雪嚴冬,他倆都一如既往,化苦為樂。
有一天,他倆進入山谷后,雙雙議定問話對答,駁嘴斗舌;誰在七步內(nèi)答不上來,到了圩鎮(zhèn)就得掏錢請午餐。亞丁抱著旗開得勝的念頭,聽見山澗密林中“呀喻,呀喻”的吵雜叫聲,便開門見山,用正宗流利的客家話問亞當:“同年,深山格落(角落)嘜解(什么)叫?”
亞當思考片刻,回答說:“樹蟬叫。”
亞丁走了幾步,又問道:“樹蟬冇嘴冇鼻,乃搬(哪里)叫?”
當:“腰間那個嗒呷叫。”
。“擔竿那個嗒呷又唔曉(不會)叫?”
當:“竹做的。”
丁:“簫子竹做的,又曉叫?”
當:“眼多。”
。“米篩眼多,又唔曉叫?”
當:“圓圓的。”
丁:“銅鑼圓圓的,又曉叫?”
當:“銅做的。”
。“鎖頭銅做的,又唔曉叫?”
當:“須多。”
。“羊牯須多,又曉叫?”
當:“有四只腳。”
。“櫈仔有四只腳,又唔曉叫?”
當:“木做的。”
丁:“花鼓木做的,又曉叫?”
當:“皮做的。”
。“皮鞋皮做的,又唔曉叫?”
當:“嘴巴朝天。”
。“蛤蟆嘴巴朝天,又曉叫?”
當:“想吃天鵝肉!”
亞丁沉思了很久,走了十幾步,想不出對答的話,舉頭一望,軟坑圩鎮(zhèn)就在眼前,只好笑著說:“同年,到了圩鎮(zhèn),我請你吃天鵝肉!”
亞當明知他是開玩笑,卻欣然同
意,頗有見地對伙伴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是水中撈月的夢想!我倆不是蛤蟆,又不懶惰,只要堅持吃苦謀樂,夢想定能化為現(xiàn)實,你我定能吃上人們追求的天鵝肉!”
亞丁豁然開朗,完全贊同。
笑話成真,夢想展現(xiàn)。小商販的“兩同年”,在三年后,各自成了軟坑圩的攤主,告別了奔波的生涯;六年后,租了店鋪,成了商鋪的老板;十年后,建了門店,成了商店的主人。真可謂身價步步高升,事業(yè)蒸蒸日上。
看官贊曰,事業(yè)不負有心人,有志商販得翻身?啾M甘來享康樂,苦中求樂得安寧!
注嗒呷:客家人稱扁擔兩頭突起之處為嗒呷。鎖須:民國年間,客家人用銅鎖或鐵鎖守門戶;鎖腦往下按,鎖須張開,頂住鎖閥,可鎖住門戶;用鑰匙夾住鎖須往上推,越過錟閥,可打開門戶。
作者:丘紅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