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見聞
九九重陽,秋風(fēng)送爽。每年重陽節(jié),是嶺南冼氏臘石房祭拜開基祖惠公的日子。重陽節(jié)也是老人節(jié),又是人們登高望遠的好日子,先輩選擇重陽節(jié)祭拜意味深長。
每年的重陽祭祖日,河源市紫金縣黃塘鎮(zhèn)錦口村寶勝彩旗飄揚、鑼鼓喧天、龍獅起舞、熱鬧非凡。這天,冼氏臘石房族人從深圳、廣州、惠州、龍門、博羅、河源、香港等地趕來,加上錦口、臘石、澄田、下黃塘等本地族人,匯成浩浩蕩蕩的車隊、人流,在冼氏紅旗的指引下,抬著全豬全羊等祭品到惠公祠、惠公墓拜謁,祭祀先祖。今年重陽祭祖除惠公后裔外,廣西、肇慶、佛山等地冼氏族人及世界冼氏族人等也前來祭拜,盛況空前。我作為冼氏后輩,也加入祭祖人流中,虔誠敬祖,感受敬祖愛宗之殷殷真情。
冼氏臘石房開基祖惠公,明代千總。初任潮州,轉(zhuǎn)調(diào)惠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奉命來守永安縣(今河源市紫金縣),駐扎臘石營,距今已600多年,F(xiàn)臘石房冼氏已有人丁5000多人,孫枝昌盛、代代英才。
冼氏宗祠(惠公祠)位于河源市紫金縣黃塘鎮(zhèn)錦口村寶勝,坐落在神江河畔,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祠堂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八年重建,后經(jīng)歷史滄桑風(fēng)云變幻,祠宇遂毀。改革迎來好時光于1982年重建,時至2012年祠宇重輝。如今祠宇雕龍畫棟,古色古香,氣勢宏偉,嗣孫盡開顏。
惠公墓,位于臘石刁坑,形稱“仙人現(xiàn)掌”,初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四年第一次重修,1991年第二次重修。
從惠公祠到惠公墓有三四公里路程,汽車走到村道盡頭要徒步走彎彎的田埂,還要翻越幾個山坡。一路上,抬祭品的族人呼哧呼哧登山,苦中有樂;吹鼓手不停吹奏,走山路如平地。上千人的祭祖隊伍從這個山頭延綿到那個山頭,成為山村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到了惠公墓,大家顧不得歇息,隨即舉行祭祖儀式。全豬全羊等祭品擺放在惠公墓地前,用本地方言宣讀祭文,上香跪拜……在祭拜的路上,我聽見兩個族人一邊走一邊聊天。一個說,我們拜開基祖惠公,還拜父輩、祖父輩、太祖父輩先人,中間的十幾輩,二十幾輩的先人就沒人拜了!另一個說,是呀,在我們冼氏,記得惠公,記得父輩、祖父輩,中間的先輩就不記得了。那一個人又接話,像我們這些庸常之輩,百年之后就像一介螻蟻,在大自然中消失,無蹤無影了……這或許是他們從祭祖中得出的感悟,這感悟有一定哲理。
祭祖活動力求做到既莊重,又熱鬧,還要節(jié)儉。族人出錢出力,事無巨細抓落實;工作人員義務(wù)勞動,無私奉獻。以前連祭祖活動就餐也是由族人無償烹飪的。后來,因為參加祭祖活動的人員太多,改為“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購食材,做廚及服務(wù)對外承包。
從紫金縣城趕來的鼓樂隊在村口敲鑼打鼓,列隊歡迎參加祭祖的族人及來賓。而本村的民樂隊則在宗祠門口吹奏歡快喜慶的民樂迎賓。本地的兩頭醒獅一早在村口迎接專程從廣州番禺趕來的冼氏世界聯(lián)誼會龍獅團。雄壯的群獅在鄉(xiāng)村小道上邊走邊舞,吸引了路人駐足觀看,遠遠看去蔚為壯觀。
醒獅表演是祭祖活動的文化大餐。雄獅時而奔跑跳躍,場面恢弘大氣,振奮人心;時而憨厚可掬,妙趣橫生,獅子的悠然可愛一覽無余。跳高樁是舞獅子的高難度動作。在節(jié)奏明快的鑼鼓聲中,只見雄獅一躍上高樁,在高樁行走如平地。時而跳躍,時而站立,時而飛轉(zhuǎn),讓觀眾目不暇接、大開眼界。
中午,冼氏族人和來賓品嘗準備好的美酒佳肴。菜色均是客家扣肉、油豆腐、炆羊肉、白切雞等客家菜,喝的是客家娘酒。近十多年來,每年祭祖都開席100桌以上。
席間,人們還商議借助祭祖活動來做公益,作為一項重要內(nèi)容。修路、建橋、裝路燈、建宗祠。寶勝通往吉水的橋建好了,通往宗祠的水泥路通了,村道路燈亮了,投資210多萬元的惠公祠竣工了……錦口小學(xué)“冼宇明教學(xué)樓”“冼建平教室”“冼曉遜教室”等均是外出族人捐出部分建校費用后命名的。
重陽祭祖己成為當?shù)刭献迦说囊豁椫匾顒樱康街仃柟?jié),冼氏族人就會自發(fā)前來祭拜惠公。通過祭祖活動弘揚祖德,激勵后輩,加強交流,增強凝聚力,為宗族興盛和地方發(fā)展做出貢獻。
作者:冼伯青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