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狀元
■丘紅東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芋頭狀元”究竟是啥樣的狀元?看了它的民間傳說,就一清二楚。
清朝光緒年間,嶺南客家鄉(xiāng)村的三位秀才,為上京赴秋試,求助親戚好友,湊集了十多兩銀元和一些零錢做盤纏。
時值初秋,芋頭收獲上市。在南方,紅薯、芋頭比比皆是,是最便宜的雜糧。但在北方,尤其是在古都北京城,是奇缺稀有之物,它的身價比南方要貴上十倍。
三位秀才因為趕考的盤纏有限,在上京路途中,只能吃粗茶淡飯,揀最實惠最便宜的飯餐填飽肚子。
他們到了北京城,在餐館里發(fā)現(xiàn)有芋頭出售,喜出望外,便叫餐館小二要了一盤又一盤的芋頭。
三位秀才坐在一起,要了十大盤芋頭,還要了三滿盅開水。他們生怕旁人取笑,奚落,冷眼相看,一反常態(tài),裝模作樣,苦中求樂,邊吃芋頭邊飲水邊吟詩。
店主見三位客人出手大方,要了貴昂的食品,視為貴賓,熱情款待。在場進餐的顧客,見他們不惜耗費銀元,吃得那么高檔,那么開心,人人垂涎三尺。
待到買單結(jié)賬,三位趕考秀才聽到天價的餐費時,神不守舍,呆若木雞,以為店主算錯了餐費,要求老板再次核算。當(dāng)老板說明原由后,他們無可奈何,只好如數(shù)付了五分之二的盤纏!
秀才料想不到的經(jīng)濟餐反而成了高價餐,個個懊悔莫及。他們上京赴考,因才疏學(xué)淺,時機命運不佳,名落孫山,但在京城吃芋頭卻名列前茅,后人稱之為“芋頭狀元”!
從此以后,“芋頭狀元”的笑話不翼而飛,傳遍京都,直至大江南北,成了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
看官嘆曰:自以為是,吃了結(jié)賬,上當(dāng)!物稀價昂,不明此理者,吃虧!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