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下心靜方?jīng)?/h3>
有道是: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周一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其正值“三伏”,乃一年中氣溫最高時期。大暑天氣有多熱?金朝趙元有詩為證:“旱云飛火燎長 空,白日渾如坐甑中。”高溫多與天旱如影隨形,民間更有“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的 農(nóng)諺之說。
一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看 偌大的槎城像烤爐,到處是白晃晃 的陽光。樓房、路面、車輛,似乎給 個煙頭就能“嗤”的一聲燃燒起來。
那么面對酷暑,古人如何過? 《四時幽賞錄》記載了唐代納涼現(xiàn) 象:“ 長安人每至暑月,以錦結(jié)為涼 棚,設坐具為避暑會。”《東京夢華 錄》亦載,北宋“都人最重三伏,蓋 六月中別無時節(jié),往往風亭水榭, 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 杯曲沼,苞鲊新荷,遠邇笙歌,通夕 而罷”,意為三伏天日日是節(jié)日,人 們會在風亭水榭,或者峻宇高樓 中,享受著冰盤冷飲,品嘗著冰涼 的水中浸泡的甜瓜、鮮李等瓜果, 斟酒傳杯,欣賞著荷花游魚,聽著 忽遠忽近的笙歌,常常通宵達旦。
二
炎炎夏日,何處覓清涼?遙想河 源三伏施茶舊俗,烈日當空,涼亭施 茶,多為伏茶,望文生義,就是三伏天 喝的茶,多由金銀花、夏枯草、干草多 種草藥煮成。過客進亭,舀起一碗喝 下,頓覺通體舒泰,再用衣袖抹抹嘴 角——微苦滑過舌尖之后,是沉沉的 香,那香結(jié)實悠長,就像一根細長、柔 韌的繩子,直把離人之心緊緊拴住, 又邁開步子匆匆趕路。
不羨鴛鴦不慕仙,臥水枕山此 中閑。筆者憶起昔年山居歲月,宿 在一山麓中土坯瓦房,多有一種天 然清涼之感。即便在一天中最熱 之時,搬一把靠椅,坐在檐前龐大 陰影中,便覺無比愜意。能夠錦上 添花的,是仿效陶淵明的做法,“泛 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在豐厚的 歷史和奇詭的想象中,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用來滌蕩胸襟的煩躁和 智識的寡陋。
三
何以消暑?唐白居易有詩云: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 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 生為室空。此時身由得,難更與人 同。”對酷暑,趙元也曾發(fā)出疑問“不 到廣寒冰雪窟,扇頭能有幾多風?”然 想世居鄉(xiāng)間的農(nóng)人,一把葵扇,一句 “心靜自然涼”,還不是照樣把夏過。 只是如今的城市儼然一座“水 泥森林”,不再是“古樹汾陰道”,加 之熱浪滾滾,幾成一座座熱島。置 身于城市中,站在喧囂和車水馬龍 的另一端,舉目望之,綻放的霓虹 燈,妝扮絢麗多彩,熙熙攘攘、車水 馬龍,人來人往、比肩繼踵,卻抹不 去那浮躁與不安的心態(tài)?茨遣 伐匆匆,臉上早已掛滿倦意,想必 心靈更已沾滿塵埃,這物欲橫流的 社會教會了人們太多實際,強予了 人們太多煩囂……
“心靜自然涼”,一句如此樸素自 然的話語已在人們記憶中褪色,在意 識中匿跡,蝸居城市里的人,早就忘 了“心靜自然涼“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四
那么,走出蝸居已久的都市現(xiàn) 代冷氣居室吧,帶著家人朋友,尋 一尋那流水綠蔭,走一走那田野古 道,滿目的自然綠會讓你發(fā)覺,夏 日的天地原來也可以這樣愜意,人 生還有忘卻了的另類的風景。心 若在,夢就在。心有自然,則處處 是自然。“心靜自然涼”不應是一份 奢侈,更不會是一種過時。因為除 了商場、都市,我們?nèi)赃真實的生 活在自然中。
熬過苦夏,便是清秋。炎炎夏 日已然來到,那滿地金黃的銀杏葉 還會遠嗎?當學白翁,沏一壺淡 茶,過數(shù)家炊煙,逢漁樵閑話。恰 是那潺潺流水,更添那傍蔭瞧瓜。 田疇秋熟,目送歸鴻,笑拈花。此 一生足矣!
張 濤
相關熱詞搜索:心靜 酷暑 方?jīng)?/a>
有道是: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周一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其正值“三伏”,乃一年中氣溫最高時期。大暑天氣有多熱?金朝趙元有詩為證:“旱云飛火燎長 空,白日渾如坐甑中。”高溫多與天旱如影隨形,民間更有“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的 農(nóng)諺之說。
一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看 偌大的槎城像烤爐,到處是白晃晃 的陽光。樓房、路面、車輛,似乎給 個煙頭就能“嗤”的一聲燃燒起來。
那么面對酷暑,古人如何過? 《四時幽賞錄》記載了唐代納涼現(xiàn) 象:“ 長安人每至暑月,以錦結(jié)為涼 棚,設坐具為避暑會。”《東京夢華 錄》亦載,北宋“都人最重三伏,蓋 六月中別無時節(jié),往往風亭水榭, 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 杯曲沼,苞鲊新荷,遠邇笙歌,通夕 而罷”,意為三伏天日日是節(jié)日,人 們會在風亭水榭,或者峻宇高樓 中,享受著冰盤冷飲,品嘗著冰涼 的水中浸泡的甜瓜、鮮李等瓜果, 斟酒傳杯,欣賞著荷花游魚,聽著 忽遠忽近的笙歌,常常通宵達旦。
二
炎炎夏日,何處覓清涼?遙想河 源三伏施茶舊俗,烈日當空,涼亭施 茶,多為伏茶,望文生義,就是三伏天 喝的茶,多由金銀花、夏枯草、干草多 種草藥煮成。過客進亭,舀起一碗喝 下,頓覺通體舒泰,再用衣袖抹抹嘴 角——微苦滑過舌尖之后,是沉沉的 香,那香結(jié)實悠長,就像一根細長、柔 韌的繩子,直把離人之心緊緊拴住, 又邁開步子匆匆趕路。
不羨鴛鴦不慕仙,臥水枕山此 中閑。筆者憶起昔年山居歲月,宿 在一山麓中土坯瓦房,多有一種天 然清涼之感。即便在一天中最熱 之時,搬一把靠椅,坐在檐前龐大 陰影中,便覺無比愜意。能夠錦上 添花的,是仿效陶淵明的做法,“泛 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在豐厚的 歷史和奇詭的想象中,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用來滌蕩胸襟的煩躁和 智識的寡陋。
三
何以消暑?唐白居易有詩云: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 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 生為室空。此時身由得,難更與人 同。”對酷暑,趙元也曾發(fā)出疑問“不 到廣寒冰雪窟,扇頭能有幾多風?”然 想世居鄉(xiāng)間的農(nóng)人,一把葵扇,一句 “心靜自然涼”,還不是照樣把夏過。 只是如今的城市儼然一座“水 泥森林”,不再是“古樹汾陰道”,加 之熱浪滾滾,幾成一座座熱島。置 身于城市中,站在喧囂和車水馬龍 的另一端,舉目望之,綻放的霓虹 燈,妝扮絢麗多彩,熙熙攘攘、車水 馬龍,人來人往、比肩繼踵,卻抹不 去那浮躁與不安的心態(tài)?茨遣 伐匆匆,臉上早已掛滿倦意,想必 心靈更已沾滿塵埃,這物欲橫流的 社會教會了人們太多實際,強予了 人們太多煩囂……
“心靜自然涼”,一句如此樸素自 然的話語已在人們記憶中褪色,在意 識中匿跡,蝸居城市里的人,早就忘 了“心靜自然涼“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四
那么,走出蝸居已久的都市現(xiàn) 代冷氣居室吧,帶著家人朋友,尋 一尋那流水綠蔭,走一走那田野古 道,滿目的自然綠會讓你發(fā)覺,夏 日的天地原來也可以這樣愜意,人 生還有忘卻了的另類的風景。心 若在,夢就在。心有自然,則處處 是自然。“心靜自然涼”不應是一份 奢侈,更不會是一種過時。因為除 了商場、都市,我們?nèi)赃真實的生 活在自然中。
熬過苦夏,便是清秋。炎炎夏 日已然來到,那滿地金黃的銀杏葉 還會遠嗎?當學白翁,沏一壺淡 茶,過數(shù)家炊煙,逢漁樵閑話。恰 是那潺潺流水,更添那傍蔭瞧瓜。 田疇秋熟,目送歸鴻,笑拈花。此 一生足矣!
張 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