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
檐下的雛燕啾啾地叫著,等待捕食歸來 的母親,田野的壟埂上,野草莓紅艷誘人,東 江河畔的草地沒過牛蹄。我們趴在牛背上, 看著藍藍的天上掠過美麗的小鳥。循著小鳥 飛去的方向,我們看見漫山遍野的山稔花,紅 的,白的,紫的,粉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離摘 山稔的日子還那么長,我們的注意力很快轉(zhuǎn) 到了路邊緩坡、山澗邊的箬竹上,發(fā)現(xiàn)它們長 出了又長又寬的葉子,綠油油的,在陽光下閃 爍著跳動的光芒,陣陣清風吹來,空氣里仿佛 飄來粽子的味道,哦,端午節(jié)快到了。
我們這幫放牛娃,又多了一項任務(wù)—— 采箬葉。雨水滋潤的箬葉翠綠亮澤,那些隔 年的老葉,太脆,是不能要的,而當天新綻 的,容易卷曲開裂,也看不上。我們專挑那 些葉面柔韌厚大的采,只需用大拇指和食指 捏住葉柄節(jié)眼輕輕掰動,箬葉便順聲而斷, 很快,就能采上一大把,隨手在旁邊扯上一 根藤,把箬葉捆住,扛肩上,爬上牛背,便順著 夕陽回家。
母親把糯米浸泡了半天,認真地清洗,直 到洗得晶瑩透亮,然后就拌入從供銷小店里 買來的一角錢一包的堿粉,雪白的粉倒入雪 白的米里,變魔術(shù)似的,米變成嫩黃,一會兒 變成黃綠色,好奇的我,便捧著被染綠的米, 玩沙子一樣搗鼓,手也變成黃綠色,看著這神 奇的變化,感覺特別好玩。姐姐把那些被水 浸泡得膨脹發(fā)黃的隔年稻草,剪得只剩下桿, 整整齊齊地與箬葉一起并排擺放。
母親和只比我大幾歲的姐姐先將箬葉糊 紙角一樣,卷成一個圓錐體,舀一湯匙米,填 滿這個圓錐,然后把圓錐外的箬葉往里折,形 成一個圓鼓鼓的正三角形,再拿一根稻草桿, 從三角形的開口處開始,每個角纏繞,再把多 余的兩端擰成麻花,塞進其中一個角中? 著母親和姐姐靈巧的手,指揮箬葉和稻草, 捆成結(jié)結(jié)實實的三角形,翠綠的箬葉,金黃 的稻桿,圓鼓鼓的粽子,煞是好看。這時候, 我是閑不住的,學著她們的樣子,卷箬葉,舀 米,折起,手忙腳亂,米明明不多,卻從角落 里漏了出來,稻桿也不聽使喚,總是松散,于 是,把米倒出來,用手抹干凈。這時,我的手 肘上,臉上,都粘著米粒,那綠色,也染得到 處都是。搗鼓來搗鼓去,也沒有成功一次,而 這時,粽子已經(jīng)碼滿了一鍋。我就又變成“燒 火妹”了。
對于孩子來說,慢火熬粽子的過程是漫 長、無聊、單調(diào)的。于是,母親給我們講起了 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由來,屈原的故事便在水汽 裊繞中走進了心里。用故事熬制的粽子,香 味飄滿老屋,透過青灰的瓦片,順著煙囪,飄 到村道,與從各家各戶的房頂飄出的香味交 織,整個村子,飄著濃濃的端午節(jié)的味道。
這時候,母親把自家產(chǎn)的“磚糖”搗碎,加 點水,放到還在加熱的粽子上面,等到粽子熟 透的時候,糖也化得剛好。
粽子剝開,濃濃的香味帶著夏天的溫熱 拂面而來,軟糯糯、黃澄澄的,讓人垂涎欲滴, 沾上糖漿,香香甜甜。這種粽子,待完全涼了 再吃,更有一種清爽、勁道,就像現(xiàn)在的果凍。
粽子好了,故事還在繼續(xù),那時候,屈原 離我們很遠很遠,他的投江讓我們震撼、惋 惜、敬佩,也難過,汨羅江,我們不認識,不知 道在哪里,但是我們門前有東江,那時的我, 總覺得全世界的河流,都是相通的,這位以身 殉國的偉大詩人的靈魂,也應當會來東江,于 是,偷偷地,將手中的粽子丟到東江,以表達 對詩人憂國憂民、詩性智慧的崇拜,祈望別餓 壞了英雄,也喂飽了童年時期的憂傷。
康兆妮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