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開創(chuàng)河源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的歷史性盛會,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信心,對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宣傳思想部門肩負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任,要以更加鮮明的態(tài)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作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開創(chuàng)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大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做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傳者
黨的十九大認真回顧總結了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新變化的重大政治判斷,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黨的建設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描繪了我國發(fā)展的宏偉藍圖,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加強理論武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要廣泛開展學習宣講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的學習工作,以上率下,帶動廣大干部群眾深入開展學習,形成大學習的濃厚氛圍。精心組織開展千場百姓宣講活動,按照“六個聚焦”“七個講清楚”的要求,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進網絡,讓市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加強理論研究闡釋,推出一批學習體會和理論文章。必須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充分發(fā)揮全媒體輿論平臺優(yōu)勢,加強新聞宣傳、主題宣傳,推出一批有溫度、有深度、接地氣的宣傳作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闡釋好、解讀好。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河源脫貧奔康、率先振興、同步現代化的重大思路、重大舉措、具體行動和成功經驗,大力宣傳廣大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和先進典型。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擴大學習宣傳覆蓋面,增強學習宣傳效果,形成大宣傳的輿論格局,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在河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大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做時代精神的弘揚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實踐,必須不斷增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進一步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加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析研判,全方位筑牢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護城河”和“防火墻”。必須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內涵,激發(fā)黨員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巨大熱情和堅定信心。必須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必須發(fā)揮我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大力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用傳統(tǒng)文化陶冶人。必須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深化市、縣、鎮(zhèn)、村“四級同創(chuàng)”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鎮(zhèn)村、文明社區(qū)、文明家庭、河源好人等群眾性創(chuàng)評活動,大力塑造現代河源精神,建設人民幸福“心城”。
三、大力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須深入挖掘保護河源特色文化資源,守護傳承文化根脈,不斷擦亮河源是嶺南文化發(fā)祥地之一、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兩地文化”品牌和“嶺南之根”文化品牌。必須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基礎設施,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圍繞重大主題和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文藝精品和文化作品。要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河源建市3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必須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提升河源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塑造改革開放的現代河源新形象,積極推動河源文化“走出去”,講好河源故事,提升河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強化使命擔當,不斷推動我市文化繁榮興盛,為脫貧奔康、率先振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東北部核心城市和同步實現現代化,提供更加豐潤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
(作者系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