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 風光無限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換到東源高級中學的美術老師張維展這里,就要改成“書中應有藏書票”。據(jù)了解,藏書票號稱“書中蝴蝶”、“紙上寶石”,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從書籍的裝飾變成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小小藏書票,方寸之間卻有風光無限。”從自行設計制作到收藏交換,張維展自得其樂,還辦起了藏書票興趣班在學生中間推廣。
拓印是制作藏書票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也是讓人最有成就感的環(huán)節(jié)。
維展送給女兒原原的藏書票。
一家三口迷上藏書票
去年,張維展與同是美術老師的丈夫黃光華一起,參加了市教育局舉辦的河源市中小學校藏書票師資培訓班,學習藏書票及其基本技法,師從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省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的設計者駱文冠。這是夫妻倆與藏書票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們愛上了這門藝術。
制作一枚藏書票要經(jīng)過5 個程序,素描紙設計好后,過版到硫酸紙上,再根據(jù)不同顏色分版過稿,然后刀刻,最后拓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馬虎不得,這個是一個手藝活,然而,正是這些“復雜”的制作工藝,讓他們覺得“特別好玩”,張維展說:“特別是最后拓印的環(huán)節(jié),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而且,不管前期經(jīng)過多么漫長的設計和刀刻,最后的拓印的張數(shù)也是有限的。” 享受過程,期盼成果,他們停不下來,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的工作室,都留下他們制作藏書票的身影。張維展說:“最瘋狂的時候,我一個星期做了三個作品,刻到手指都直不了。”他們的瘋狂帶動了女兒黃川原,她也加入到藏書票的制作中,12 歲的她挑戰(zhàn)木板刻畫,她覺得“很累但很好玩“。
藏書票興趣班受追捧
去年9 月份,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辦的“全國第十屆中小學師生藏書票大展”給了張維展極大的鼓勵,剛制作藏書票半年多的張維展與女兒黃川原選出作品參加比賽,分別獲得教師組和小學組的一等獎。
記者看到,張維展的獲獎作品是一枚充滿雅趣,滿懷親情的藏書票,是張維展為女兒黃川原制作的。
張維展還不時惦記著,怎么讓藏書票在河源傳承下去。她與同事在東源高級中學開辦興趣班,受到學生的追捧,她所在的學校還設立了專門的藏書票工作室,方便他們教學和創(chuàng)作。更讓張維展開心的是,她的藏書票教學的課題獲得了市教育局立項,并已順利開題,接下來,她還將會把客家文化與藏書票制作結(jié)合起來,與同事、學生們一起,弘揚河源本土客家文化。
名詞解釋
藏書票
藏書票起源于15 世紀的歐洲。它們是一種小小的標志,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是屬于誰的,也是書籍的美化裝飾,屬于小版畫或微型版畫,被人們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書中蝴蝶”、“微型藝術”。二十世紀初傳入我國。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