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無風雨亦無晴
“很久以前,一對夫妻在山谷里種地,突然,一只老虎從山坡上躥出,直撲老公,把他叼走吃了,老婆卻毫發(fā)無損。為什么?因為老婆戴了笠蔴(斗笠),老公沒戴。老虎看不清老婆的臉,覺得笠蔴比自己的血盆大口還要大,吃不下呀!”當張世基說起這個有點恐怖的故事,先是一臉嚴肅,然后開懷大笑。在他看來,一頂普通笠蔴具有護身符般的作用并不是假的。
張世基是連平縣隆街鎮(zhèn)鎮(zhèn)南村笠蔴屋人。笠蔴屋是一個有300 多年歷史的自然村,有近50 戶人家。因歷史上家家戶戶編笠蔴(連平人稱斗笠為笠蔴)而得名。
張世基今年70 歲,12 歲時他還在上小學,就開始跟父親學習編織笠蔴了。雖然年紀小,但身體好,力氣大,家里編好的笠蔴由他擔到隆街鎮(zhèn)和附近的新豐縣碼頭鎮(zhèn)上出售,每頂笠蔴賣2 角5 分錢,圩日最多能賣20 多頂。那時的大米每斤1 角5 分,編織笠蔴,多少可以補貼家用。
在他上初二后,由于生活困難,輟學了,和村里一些人被韶關市翁源縣某機構請去做笠蔴師傅。當時翁源縣有個風俗,人死后要用一頂笠蔴陪葬,因此笠蔴銷量比其他地方要大。是否人死后仍會經風雨,遇險惡,因此仍需一頂笠蔴呢?其實這個風俗不過反映了笠蔴在客家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張世基他們在翁源干活非常辛苦,上山砍竹,要走很遠的路,上坡5 公里下坡4 公里,他的雙肩因為挑竹經常磨出血泡,但客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支撐著他們走過了一山又一山。
張世基說,要編一頂好笠蔴,首先要選好材料。做笠蔴的材料主要是竹和箬葉。竹一般選單竹、綠竹、泥竹,這幾種竹子韌性好,耐用。竹子要直,如果用泥竹,還必須有竹節(jié)。箬葉則以油箬、牛舌箬為佳,不易滲水,光滑、耐用。張世基說現(xiàn)在市場上賣的笠蔴加了塑料膜,雖然防水,但不易散熱,夏天戴著會覺得悶,不舒服。
張世基說,編織笠蔴的程序雖然復雜,但作用大得很。不但可以嚇退老虎,還可以辟邪,不論在深山還是在平原,戴著笠蔴,不怕神不怕鬼。天熱勞作,笠蔴可當扇子扇風,田里浸水太多,笠蔴可當水勺潑水。
說起笠蔴的種種好處和近乎神奇的作用,張世基非常自豪,笑聲不斷。“紹祖宗,一脈真?zhèn)骺饲诳藘。教子弟,兩途正業(yè)惟讀惟耕”,這是笠蔴屋大門的對聯(lián)。張世基說,客家人耕讀傳家,離不開笠蔴。如果有一天耕田種地真的不再需要笠蔴,客家人勤儉持家的精神也不能丟,它比笠蔴更管用,有了這種精神,不管風云怎么變幻,都能安身立命。
作者:周建華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