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甜甜的炒米糕
又是一年隆冬至,年催喜訊樹催春。猴年,攆著我們匆匆的腳步,伴著活色生香的艷麗,一路浩浩蕩蕩呼嘯而來。
年是什么味道的呢?小時候只記得它是甜的,那香甜酥脆的炒米糕永遠是甜蜜的春節(jié)回憶。每每快過年時,母親總是拿出一兩塊剛從街上買的炒米糕讓我們嘗嘗鮮,解解饞。春節(jié)到親戚家拜年時,總是專揀那甜甜的炒米糕,有時趁著不注意,還往新衣服口袋里藏幾個,回家后慢慢享用。那個年月,像炒米糕這樣的美味,平日里都舍不得買,只有到了過年,才有這樣的口福。炒米糕好吃,然多是母親從街上買的,未曾見怎么炒的,曾一度是一件憾事。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河源地區(qū),炒米糕也叫打米散。前些年,因有事到東源上莞,偶遇喜愛收藏的上莞中學徐老師。他家里收藏了舊時常用的客家物件。他拿著一個格子框說,這就是過年打米散用的。長年累月的使用,格子框雖略顯陳舊,仍發(fā)出熠熠光輝。徐老師說,制作炒米散過程不簡單,要先把糯米放大飯鍋里蒸熟,然后放在太陽下曬,后再把糯米放入鍋里翻炒,趁熱往鍋里放油和飴糖,后把炒熟的米散倒入案板上的格子框中,冷卻后,把格子拿開,炒米糕就可以吃了。聽著徐老師那娓娓動聽的講述,我仿佛嗅到了那甜甜的炒米糕味道。
其實,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炒米糕是客家地區(qū)家家都要做的年貨。那時做炒米糕不分男女,只看技藝。一些人家富裕的,還會加點什么花樣,例如柚子皮、橘子皮、芝麻之類的,更好吃?上б淮蚵牐疵赘庾銎饋碣M時費力,當地也找不到人做了,無奈還是沒有一睹炒米糕之真面目。
后來在和平,聽“阿天哥”說,古寨三聯村梁在欣每年還堅持制作炒米糕。我們趕到三聯村時,熱心的梁叔已把東西準備好,只等著開炒。梁叔把已曬好的糯米放到鍋里炒到半熟,白白的米粒變成了漂亮的焦黃色米花,頓時香味溢滿了整個屋子。接著就是熬煮麥牙糖。這道工序最見炒米糕師傅的功力,比例、熬煮程度以及火候的掌握至少得三五載學習。映著通紅的灶火,梁叔干得大汗淋淋。
麥牙糖熬煮好后,梁叔把炒米花、芝麻、花生仁等等一齊放入鍋中翻炒, 趁熱倒入木制面板進行壓實,切成厚約1 厘米、長約 10 厘米、寬約5 厘米的糕餅狀,至此“炒米糕”即大功告成。嘗一塊米糕,頓覺香脆可口,仿佛嘗到了年的味道,仿佛嘗到了家鄉(xiāng)的味道。
吃完炒米糕,梁叔還表演了舂米。舂米很費力,梁叔年歲大了,精力也不比以前,沒弄幾下就氣喘吁吁。他說,炒米糕,最好吃的是全部純手工制作的,這糯米人工舂的要比機器打的好吃?磥恚@純手工制作的米糕,恐怕永遠也吃不到了。如今時代在變遷,打米散“炒”的方式十分煩瑣,漸漸的已經沒有人再這樣做了。以前整條村里家家戶戶做,如今堅持下來就只有梁叔一家了。就拿原料來說,糯米可以自家種,這麥牙糖卻要到外地買。他家用的都是讓打工的親戚從東莞那邊帶回來的。
如今,在我們周圍正掀起一場“春節(jié)革命”,那些陳年舊俗已漸行漸遠,誰還會像梁叔一樣做這些費苦力的事兒。一晃多年過去了,好久未與梁叔聯系了。已近年關,不知今年他還炒不炒米糕,不知還能不能嘗到那甜甜的炒米糕?
張 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