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慈母”與“孝子”
立夏剛過,后天又逢母親節(jié),有關(guān)母親話題再次引起社會關(guān)注,一如這日益漸長之暑氣。有多久沒有回家了?有多久沒有叫聲母親了?有多久沒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有多久沒聽到母親的叮嚀和“嘮叨”了?面對漸入暮年的母親,那滿頭白發(fā)、那如弓般背影、那倚門守望眼神是否會時常刺痛你的心?
一
古圣先賢,無不勸孝。“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些老古話無不彰顯著為人子女應(yīng)盡之倫理責任。母愛乃天生,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其鞠育之恩,子女想報也報不完,正如詩經(jīng)《蓼莪》所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何況歲月不待人,父母也不能長在。更有陸放翁的“早歲已興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篇”,正是人生長恨,千古同嗟!
二
然而當下,敬孝是說易行難。筆者朋友母親七十多歲還在街頭賣青菜,幾個子女勸其歇一歇,誰想老母親卻教訓(xùn)說,怎么才叫孝敬老人?就是讓老人自得其樂,干自己想干的事。那把老人整天困在家里不讓干活的才不懂老人心呢,那也不是真孝敬。這番振振有詞,幾個子女無語以對。
當下,怎么才是真正的孝呢?換句話說,母親,我們拿什么來孝敬您呢?是買禮物嗎?買這又買那,錢花了倒不少。不過,有些老人家可能并不買賬,多數(shù)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禮物買了用不上,他們會心疼!是膝下廝守嗎?“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也許有人說,對母親最大的安慰就是;丶铱纯,守在身邊聊聊天,談?wù)勑,讓她知自己已?jīng)長大,已經(jīng)成熟。這也許是對的。
有道是,水之冷熱,飲者自知。“孝子”苦惱的莫過于未知母親需要什么,然孝到底是什么,誰也說不清楚,也許只有各人母親心里最清楚。不過,多少母親倚門佇立,守著滿園瓜果累累,等待兒孫歸;剜l(xiāng)看看吧,不在于什么理由,不用帶什么東西,見見就好!再忙也要回家看看,別讓母親期待的眼神等得太久。
三
母愛通天,木本水源,盡孝日短,抓緊時間。不在貧富,唯在心田。這不,剛剛過去的“五一”長假,市區(qū)一些景區(qū)也不乏有帶著自己的母親來游玩的一家人。在這當下,這很難做,然難得未必一定可貴。“孝子”只“孝”一家,如今遠沒有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境界。民國學者俞平伯曾說,社會上添了一個孝子,他自己總是君子留點儀刑于后世,他的父母得到晚年的安享,效用至多如此而已;若社會上添一慈親,就可以直接充分造就他的子女,他的子女一方面致力于社會,一方面又可以造就他的子女的子女,推之可至無窮。
其實,“孝子”難做,“慈母”也不輕松。一個孩子,自從呱呱落地,母親就開始愛他,鞠之育之,不辭辛苦。稍長,令之就學,督之課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歸,雖云大事已畢,父母之愛固未嘗稍殺。母親的愛未有終期,而且無時或松弛。如此說來,確實很難。
四
所謂“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慈母”,往往以純粹不雜功利的感情維系親子的系屬,不失之于薄,以縝密的思考決定什么該管,什么恕不,不失之于厚。在兒女未成人以前最需要的是積極的幫助,在他們成人以后最需要的是消極的不妨礙。子女有了健全的人格,能夠恰好地應(yīng)付一切,不見得會特別乖張地應(yīng)付自己的父母,所以不言孝而孝自在。
其實,“孝子”也好,“慈母”也罷,不為別人,只為我們自己,為了也如父母一樣即將老去的我們。言及于此,筆者想,假如有一天我們老了,我們的后代又拿什么來孝敬我們呢?也許,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母親平安即是兒孫福,家乃一社會單元,一家家都平平安安的,整個社會也就太平了。一家家都快快樂樂的,整個社會也就幸福了。
張 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