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年味兒依舊濃否?
春節(jié)即將遠去,羊年年味是否依舊濃?也許有人會說,這年味兒是越來越淡了,為了驅霾,鞭炮禁了;有了手機,家書沒了;稱得上的年味兒,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了。
一
七情六欲,花前月下,人之所需也。年味兒在哪兒?筆者以為,就在當下,此刻你思、你品、你在,它就在。年味兒濃否,不在于煙花爆竹的熱鬧,不在于美食佳釀的檔次,不在于節(jié)俗紅包的多寡,而在華夏傳統(tǒng)的文化基因里,更在時代變遷的激情中。
如今時代不同了,過年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了,然而春節(jié),始終是國人心頭的溫存念想。有道是,無家不成年。情感的歸宿遠比之形式上的熱鬧更能烘托出年的味道,有家有情有牽掛,年味兒就永遠在身邊。年味就在當下,起于我們回家的念想中,生于我們回家的路途上,盛開在家人團聚的地方。當家門敞開的時候,一句“回來了”便是年味,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便是年味,一句句曾厭煩多年卻想再聽的嘮叨便是年味,一股撲面而來熟悉的飯菜香味便是年味。
一家人其樂融融,圍著大桌吃家鄉(xiāng)菜,父母的念叨、親戚的調侃、兄弟姐妹回憶過往展望未來,吃著聊著,年味就出來了;有了便捷的交通,多年未見的故交,如今把酒言歡,嬉笑怒罵間指點江山,追憶同學少年,年味就回來了。當然,有條件的家庭不妨來個“全家總動員”,老少男女齊上陣,大家動手做頓年夜飯,讓年味兒從廚房中“蒸炸煎煮煲”出來;親人兒女不在身邊的,不妨電腦電話聯(lián)起來,彼此說些“私房話”,用真情告白互遞年味兒,有情千里一線牽,何愁此時此處嘆無年;身邊若有鰥寡孤獨,我們盡可以將其請進家門、添副碗筷,用家的燈火溫暖他們,讓心靈的真善美開啟中華傳統(tǒng)永恒不變的年味兒……
二
年味兒,還在過年的“ 老規(guī)矩” 中。比如拜大年時的吉祥話、賀春辭,牢記禮多人不怪、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 透過年俗將這些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讓時代文明的五線譜上永遠跳躍著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音符,年味兒才不會流失。心不老、情不變、人不舊,盛滿親情的杯中酒,足能讓那曾經熟悉的年味兒留駐心間、溫暖鄉(xiāng)愁。
北方的年三十上墳,客家地區(qū)的年三十祭祠堂,初一的兒孫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這是孝的延續(xù),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規(guī)矩。古人云,跪天跪地跪父母,在這些磕頭行禮中,孫輩重孫輩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個朋友講起一件事,由于講究家庭民主,去年馬年春節(jié)征詢小孩子意見沒有回去,惹得年邁的老奶奶很不開心,一家人自然也過得很不開心。今年小孩子還是不想回去,他用家長式的封建專制把孩子弄回老家過年,用他的話說“不能因為一個人讓一家人都不開心”,何況有些東西是不能講究民主的,是必須要遵守的,這也如同清明祭祖一樣。今年大年初一,當兒孫們依次跪下磕頭拜年時,老奶奶那滿足而慈祥的神情,讓人難以忘懷,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圖個什么,就圖個春節(jié),一家人團團圓圓。
春節(jié)是代代相傳的最佳時機,讓孩子跪在祖父母前聆聽祖訓,把家族祖訓代代相傳,一直傳下去,磕頭拿紅包,而并非象征性地磕個頭,拿個紅包那么簡單,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情,何況人乎?
三
年味兒,在于親情的可貴,在于牽掛的可貴。老祖宗給予了我們這一節(jié)日,我們需要做什么,就是要把一些東西延續(xù)下去,讓人體會到親情的可貴,牽掛的可貴。家人在哪兒,哪兒就是過年。早年前的一曲“;丶铱纯”,牽掛了多少人的心?老人家“張羅了一桌好飯”,但如今老人家年事已高,無法再張羅一桌從幼兒吃到現(xiàn)在依然香噴噴的好飯了,但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在哪兒,就應該在其身邊盡盡孝,侍候雙親,可是如今這社會,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又有多少人能常年在父母膝前盡孝呢?春節(jié),當是盡盡孝心的最好時機。
詩人柏樺在《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分姓f,那些數(shù)不清的季節(jié)和眼淚,它們都去哪里了?我們的影子和夜晚又將在哪里逢著……面對即將遠去的羊年春節(jié),也許,我們應該記住,唯有春節(jié)才能帶給我們幸福。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